职场写作网

导航栏 ×

评改学生习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3-12-23

评改学生习作调查报告2000字。

评改学生习作调查报告 篇1

评改学生习作,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繁重而复杂的工作,耗费了老师们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遗憾,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评”充耳不闻,对习作中的“批语” 不屑一顾。何以如此?只要审视一下习作教学过程便可明白。传统习作教学的一般过程为“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很明显,“教师评改”是习作教学的终结环节,是对学生习作的“终审判决”。学生们普遍认为,既然自己的习作优劣已定,再听“讲评”再看“批语”还有何用?更何况马上又开始下一次习作训练了,根本无暇弥补这次习作的不足。于是,教师的评改意见无人顾及,学生在这次习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在以后的习作中仍会再现。看到学生们对自己“尽心尽力”、“呕心沥血”的评改视若无睹,有的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便不再用心,批语套用模式,没有针对性,书写潦草难辨,课堂上的讲评轻描淡写,习作评改纯粹应付领导的检查。学生则认为作文写成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并没有起到实效性,学生当作“耳边风”,作文本发下来只看看分数,没有二次修改和二次习作的习惯,老师的劳动大多付诸东流水,事倍工连半都达不到,许多习作是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问题,了解师生习作评改的方法,探索适合师生评改习作有效性的捷径,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劳动负担。我对振兴聚宝小学中年级段的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

1、了解小学生高年级段习作自评互改的现状。

2、寻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对策,寻求一条适合师生评改习作有效性的捷径,促进我校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对聚宝小学五年级一班38名同学进行调查,采用谈话、访问、目测等方法进行调查。

这种差距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一个班中,成绩高与低的差距较明显。25—27分的一等作文仅仅6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有32人,占全班人数的84%,其间最高与最低相差约20分左右;班级之间,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三等的作文占一大半;学生优秀的作文可以写五、六百字,书写干净整齐,选材新颖,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而成绩差的学生作文则是二、三百字左右,书写凌乱,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根本没有中国汉字方正的特点,错别字、病句也多,

从抽样的作文来看,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没内容好写。作文材料贫乏,不够典型,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了然。究其根底,关键是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的分析了。

在学校存在一种现象,每次教师批改后的作文本发下去,有的学生只是修改了习作中的错别字;有的学生只顾分数,感觉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习作。据课后访问调查,90%以上的学生写完作文后从来没有修改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永远没有进步,学生也厌倦了习作。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师教给了学生习作评改的方法,可是学生在评改习作时,只是注重错别字、词、标点符号的修改,忽略了习作构思、选材、详略、语句通顺与否等的修改,更有甚者根本不会修改作文。

6、老师评改习作的评语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老师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根本不接受教师的评改意见,把评改意见当作“耳边风”,教师的评语常常是:语句通顺,故事完整,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等老一套评改语言,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虽然习作评改方式多样,有教师自行评改、面批面改、学生分组评、集体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学校,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任务多,教师经常使用的还是课后自行批改习作,采用其他评改习作的方式只是偶尔进行,很多情况下只是部分学生参与。而家长由于知识层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务活,很难做到认真细致地评改孩子的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作文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习作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上。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亲身感悟写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除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外,还要认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写具体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可仿写、续写、补写等。

评改学生习作调查报告 篇2

通知,是用简明的文字,告诉有关人员需要从事某项工作,或参加某一活动的应用文。单位召开会议,组织集体活动,都可发通知。

请你按照通知的格式,替教导处写一个召开全校秋季运动会的通知。

明天下午两点,在本校札堂放映关于人造卫星的科教电影,请各中队队员准时整队进入礼堂。

写通知,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通知”二字,如果事情紧急,就写“紧急通知”。然后,从第二行空两格的地方开始写通知的正文,正文要写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等。最后,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和日期。

二、注意事项。

(一)要写清楚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活动或会议参加的对象。

(二)要写清楚谁发出的通知以及发通知的时间。

(三)要注意通知的格式。

以上各项内容,缺一不可,写通知的内容,语言要简洁、连贯。把意思表达完整,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不必过分注重词句的修饰。

三、内容分析。

本次训练,要求同学们替学校教导处写一个召开全校秋季运动会的通知。我们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这个通知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活动是秋季运动会。要写明举行运动会的时间、地点,参加者的注意事项,最后还要写明谁发的通知,以及发通知的时间。发通知的时间可以做为全体学生参加活动,进行准备的参考,所以必须准确。

学校定于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五)上午8∶00在北京体育场召开全校第四届秋季运动会,请各班同学做好准备,准时到体育场集合。

全校同学们你们好,10月8日召开秋季运动会,请准时参加。

首先,“通知”二字没有写在第一行的正中间,变成了作文题目,前面只空了四个格。“通知”两字中间应该有一点儿距离。通知的结尾不应该写“此致,敬礼”。这不是书信。

另外,通知的落款应该把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写在上面,发通知的时间写在下面。这份通知的小作者把单位和时间写颠倒了。

二、语言不准确,内容不明白。

通知的语言,应该是简单明了,概括而又具体。

这份通知开头句:“全体同学们你们好”,读后以为是建议书,通知中用不着出现这样的问候句。后面“10月8日召开运动会,请准时参加”,读后让人产生疑问:运动会在哪儿召开?要谁参加这次运动会?什么时间是准时?语言简洁,但还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以使被通知的人能及时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去做。

这份通知还有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内容中讲到10月8日召开秋季运动会,而发通知的时间却是10月19日,在10月8日之后,这就使这份通知失去了意义,变成废纸一张。10月8日已经过了,再通知那天要做的事,岂不是多此一举吗!这项通知,按照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这样的:

学校定于10月8日在北京体育场召开第三届秋季田径运动会,请全校各班同学和运动员做好准备,于10月8日早7∶30分准时到体育场参加。

掌握通知的写法,要求,可以使我们准确、及时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参加各种活动,比赛。正确地使用通知,可以使我们更顺利地工作,学习。所以同学们不要认为短短的一份通知没什么难的,不去重视它。写好通知,也需要同学们一丝不苟,以利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

[《通知》写作指导及习作评改]

评改学生习作调查报告 篇3

很多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提起作文就头痛。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就此,我从小学生作文评改方面来谈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发展性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改变作文评改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在以往作文评改中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①自主评改和②交互评改。

1、自主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2、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钻,乐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

二、教师方面:当前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价上。

1、评价的随意性大,不够客观公正。许多老师在批阅作文时并没有客观的作出评价,只是凭借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确定作文的好坏。因此有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偶尔写了一篇好文章也往往会被老师所忽略,难得好评。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尤其对作文能力偏差的学生更要实行精心地面批,主要批出字、词、句段、篇及标点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要批改出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和优美片段,写出眉批、段批和总批,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只要坚持这条批改原则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太老套无激励性和新意。“什么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这样的评语缺乏指导性和启发性,失去了批改的意义。还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支配,写出尖刻,过于偏激的评语,如“乱七八糟”“话都说不清”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同学看到这些评语时,当然随便把作文本扔到书桌上,因为学生看够了这些话,有的甚至厌恶这些话。如果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愉,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怎样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对于优等生,首先要肯定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使文章谴词造句更加准确、生动,布局谋篇更加严谨的高标准的指导意见。对于中等生要着重在其文章的各个方面能否达到习作要求上加以批改指导并多用商量讨论式的评语。如,一位学生在写春天的景色时,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是万物蓬松的季节,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在这句话中,“蓬松”一词用得不恰当,我先在旁边给他写出了“蓬松”的意思是: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然后写出了评语,“你推敲一下,‘蓬松’在这里用得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当这个学生看到评语时,拿着作文本找到我,告诉我他知道了“蓬松”这个词用的不当,应改为“复苏”,我给予了肯定。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以后作文遣词造句时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对于差生,也要及时的发现表扬其作文中的闪光处,如发现一字、一词或一段写得精彩,要画上记号,进行评点。凡是有一点一滴进步,就大大赞赏,“××,你的作文在大踏步前进!”相信在进行一番鼓励后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一定会增强。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等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他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因此,我们应力改作文评改是教师专利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形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在这个过程中,授予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通过推敲,考虑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标》在“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学生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

A、互评互改中,必然要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也是一种提高。通过互改,学生能及时发现同学中的不足或毛病,推己及人,培养了的能力;同时,从别人的习作中吸取优点,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B、互评互改中,学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比如:谈谈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只要他们能感受到的,他们有疑惑的,有见地的都可以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好几次都出现争辩得面红耳赤的现象,其乐融融。

C、在互评互改中,学生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无拘无束,学生此时既是“”又是读者,角色不断变换,在评改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学会合作,思维活跃,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因为他们能创造性的审视、评价他人的习作,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使这种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增强信心,体验成功。

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应坚持鼓励性原则。试想一下,如果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是:“内容乏味,空洞无物,语言表达太罗嗦,找不到好词好句,离优秀习作太遥远了……”这样的评语对一个习来说,打击太大了,会使该生失去习作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习作的“料”,只会对习作产生厌烦、害怕的情绪,那还指望他进步吗?所以,作为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闪光点,哪怕一个词的正确使用,都应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让学生乐于接受。

家长评改是一个大胆的举措,有的认为这可有可无:因为家长哪有“闲情”啊!其实不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只要能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的孩子的习作,更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写作的信心,再者,父母与子女更容易沟通、交流,更有利于习作的提高。

自从去年学校开设了网络教室了,我深深的感觉到多媒体网络为作文的教学注入新活力,开拓了新天地。他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既可以师生对话,也可以生生对话,又能完成习作修改的个别化辅导。除此,还可以查询调用网络中作文资料,为自己、他人的习作作补充修改,互相评议,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上述几种评改机制完成后,教师应作跟踪管理,检查学生是否对别人的评价作出应答--认真修改。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对待评语,没有细致品读,导致马虎修改,甚至不改。这样,就失去评语的意义,也就没有达到评该的目的。

总之,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这样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小学生习作评改之我见]

评改学生习作调查报告 篇4

1、加强多方位引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要加强读写结合

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亲身感悟写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除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外,还要认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写具体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可仿写、续写、补写等。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3)加强实践活动,丰富写作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创作理论强调: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这都是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丰富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听鸟叫虫鸣;秋天漫步田园;冬天雪中即景。那种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也可根据需要有的放矢组织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如做家务、种花、养小动物、办小报、贴叶子画、粘种子画等。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留心观察、体验,同时把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还做到了说真话我口说我想,表达真情实感我笔写我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并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时点评,多鼓励,激发习作兴趣。

2、注重修改,使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分组改、集体改、家长改、老师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1)学生自改、互改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2)家长评改习作要讲究方法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凡是有家长指导的学生,习作水平进步很大,家长不在家或指导不了的,就可以读给哥哥、姐姐听,让他们帮助修改。

(3)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表扬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要注重习作评价方式的改革,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适当的评价诱发学生的习作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习作热情。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异的学生。对每个层面的习作都应该作纵向比较,发现进步及时鼓励。此外要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品尝到了习作的乐趣,激发了强大的创作动力。

评改学生习作调查报告 篇5

1、了解小学生高年级段习作自评互改的现状。

2、寻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对策,寻求一条适合师生评改习作有效性的捷径,促进我校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对聚宝小学五年级一班38名同学进行调查,采用谈话、访问、目测等方法进行调查。

这种差距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一个班中,成绩高与低的差距较明显。25—27分的一等作文仅仅6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有32人,占全班人数的84%,其间最高与最低相差约20分左右;班级之间,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三等的作文占一大半;学生优秀的作文可以写五、六百字,书写干净整齐,选材新颖,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而成绩差的学生作文则是二、三百字左右,书写凌乱,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根本没有中国汉字方正的特点,错别字、病句也多。

从抽样的作文来看,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没内容好写。作文材料贫乏,不够典型,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了然。究其根底,关键是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的分析了。

在学校存在一种现象,每次教师批改后的作文本发下去,有的学生只是修改了习作中的错别字;有的学生只顾分数,感觉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习作。据课后访问调查,90%以上的学生写完作文后从来没有修改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永远没有进步,学生也厌倦了习作。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

6、老师评改习作的评语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老师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根本不接受教师的评改意见,把评改意见当作“耳边风”,教师的评语常常是:语句通顺,故事完整,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等老一套评改语言,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虽然习作评改方式多样,有教师自行评改、面批面改、学生分组评、集体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学校,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任务多,教师经常使用的还是课后自行批改习作,采用其他评改习作的方式只是偶尔进行,很多情况下只是部分学生参与。而家长由于知识层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务活,很难做到认真细致地评改孩子的作文。

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亲身感悟写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除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外,还要认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写具体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可仿写、续写、补写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创作理论强调: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这都是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丰富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听鸟叫虫鸣;秋天漫步田园;冬天雪中即景。那种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也可根据需要有的放矢组织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如做家务、种花、养小动物、办小报、贴叶子画、粘种子画等。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留心观察、体验,同时把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还做到了说真话——“我口说我想”,表达真情实感—— “我笔写我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并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时点评,多鼓励,激发习作兴趣。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分组改、集体改、家长改、老师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凡是有家长指导的学生,习作水平进步很大,家长不在家或指导不了的,就可以读给哥哥、姐姐听,让他们帮助修改。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表扬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要注重习作评价方式的改革,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适当的评价诱发学生的习作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习作热情。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异的学生。对每个层面的习作都应该作纵向比较,发现进步及时鼓励。此外要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品尝到了习作的乐趣,激发了强大的创作动力。

评改学生习作调查报告 篇6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十几年的普通语文教师,深切地体会到:作文难写、难教,更难改。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习作评改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然而,习作评改的现状如何,怎样去寻找习作评改的新思路呢?

【直击现状】“一目十行”与“十目一行”,伤不起的作文评改。

说到评改学生习作,有的老师面对不堪重负的作文评改,采取的是“一目十行”.修改时走马观花,写评语则千篇 一律,满眼尽是“语句欠通顺连贯,条理不清晰”、“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多”等雷同的评语;更有甚者,面对学生习作敷衍塞责,不批不改,只着一字:“阅”!学生苦作一番,老师却不屑一顾,谈何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习作水平?

有的老师则“十目一行”,殚精竭虑,精批细改。对学生的习作勾来画去,大事删改;眉批详细,总批丰富。这样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烂漫”,满纸通红。可是,这样的精批细改,实在是劳神费力而又收效甚微。面对教师们用颈椎病换来的精批细改,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本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是徒劳无益。更何况,如此精批细改,教师整日陷于文山不能自拔,长年累月办公桌上总是高高地大叠作文本,刚刚批改完一次,下一次习作又该来了。愚公移山尚且可以挖一点少一点,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尽管天天“挖山不止”,前面却总是“高山巍峨”.

可见,无论是“一目十行”,还是“十目一行”的作文评改方式,于学生,于教师而言,都深陷在习作评改的泥潭里,茫然不知所措,径自摇头慨叹:习作评改,真是伤不起啊!

【问诊把脉】习作评改,敢问路在何方?

“生写师改”传统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这伤不起的习作评改呢?叶圣陶曾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老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做由学生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

叶老的话让我不断思索,习作评改,应该另辟蹊径,开启新的思路了。于是,我细细研读了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从中找到了以下指导性意见――

1.“……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3.“……鼓励大胆习作,大胆修评……”

4.“……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

基于新课标理念,基于十几年对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我于开始尝试“‘学生自评改――小组互评改――教师评改’三位一体”的习作评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