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观后感
时间:2025-06-052025重庆谈判观后感(收藏十四篇)。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1
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这些革命先驱们当时都非常年轻,在他们风华正茂时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奋战,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出青春乃至生命。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感觉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绵绵战火,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他们的每一个军礼,都让人为之动容。最后两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好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一、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旧感到无比震撼。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带领着撤离的队伍,驻足敬礼,让人为之动容。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更展现了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少变大,由弱变强。到建国后,人民军队为祖国领土的完整,政治与经济及民生的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虽已远去,但谁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己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我为这份幸福感到美好!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2
《建国大业》主要讲的是1945—1949发生的事情,跟电视剧《解放》上演的差不多。我记得蒋介石石和毛泽东在谈判上都是穿的中山装,他们签了协议不会发生内战,结果蒋介石石把它们俩签的合同给撕了,发起了内战。
我还记得一个人说他有一个老乡,想看看毛泽东,然后就让他老乡进了屋,毛泽东给了他一根烟,那个人把烟放到耳朵上,说:“毛泽东同志给的烟我不舍得抽。”毛泽东又把那一盒烟给了他,过了几天,敌人知道了毛泽东他们的住处,就派飞机去炸他,周恩来他们就用担架把毛泽东抬到防空洞里,可那个人的老乡想起毛泽东同志还没吃饭,就去厨房做饭的了,结果飞机把他炸死了。
为了新中国,许多年轻的战士都付出了生命;毛泽东同志都差点儿被炸弹炸死。通过这些,我知道了新中国来之不易。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泽东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万众欢腾、全国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建国大业》是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而拍摄的献礼影片,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故事片。看完整部电影,不禁让人为之感慨,为之动容。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起到关键性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怀着激动的心一起喝酒,喝醉了酒的他们一起拥抱,一起欢呼的情景让人感动万分。那一刻,毛泽东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一次次突破围剿,一次次突破封锁线,一次次穿过茫茫雪山,一次次穿过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红军由防御转向进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起尽情的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在国军飞机轰炸共军大本营时,毛泽东刚刚吃了颗安眠药。周恩来好几个人冒着危险冲进毛泽东的卧室硬是把毛泽东给抬到了防空洞里。而毛泽东的厨师却为了为毛泽东端走饭菜,被国军那不眨眼的炸弹,炸死在厨房。毛泽东还亲自在安葬的那天和他告别。看到这里任何人都会流泪。
“共产党胜利了!”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团结的中国人终于打败了小日本,推翻了残忍的蒋政权,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而台湾那边,是落寞的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电影看完了,我受益匪浅。共产党才几万条破枪就把拥有飞机坦克的日军、国军打败了,这靠的是什么?就像吉鸿昌所说的:日本有飞机大炮,我们有热血,有四十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怒已经达到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4
影片故事性强,因而观赏性也强,对观众的要求也比较高,要对史实有所了解才好消化片中的情节内容,理解台词对话的含义;对史实不甚了解也无妨,囫囵吞枣仅看明星表演也是过瘾的。该片是大片,但是投资并不大,据说本来投资要达到4个亿,由于众多明星参与却大多不言钱,使投资大为减少;因为他们有一种想急切参与表现的欲望,怀揣一份艺术的良知和责任。
《建国大业》是一个平台,明星悉数登台展演,电影发展到今天,这是拿得出手的一盘菜,已足显中国气派。明星们开了一个好头,就要继续朝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观众捧抬你们,你们应该把心掏给观众;明星的奉献精神多一点,铜臭气味少一点,中国电影的发展就快得多。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5
昨天,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看《建国大业》。
电影描述了建国初期以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府为主线,中间穿插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内战全面爆发、三大战役、解放军渡江、共产党多方面争取各界民主人士组建多党合作的政府、政协会议召开等历史事件……通过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新中国的由来,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周恩来、蒋经国、宋庆龄、毛泽东、蒋介石石、邓颖超等人物。
在政协筹备会议中,确定了国旗和国歌。最先大家都同意中间有一个黄杠、代表黄河的方案,但最后经大家讨论确定的是:背景为红色,左上角以一颗五角星为中心、四颗小星围绕的方案,因为它即表现出了中国现状,又预示中国美好的未来。在讨论国歌歌词时,有人提议要该原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这句话,可是毛泽东同志说一个民族是要有危机感的,所以最后大家还是一致通过了以《义勇军进行曲》原文为国歌歌词,这样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五星红旗和慷慨激昂的《国歌》。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6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看了以后我对故事中的潘冬子的敬佩之情犹然而生。
故事发生在1931年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名叫潘冬子的小男孩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是儿童团员,他们都是机灵,勇敢,聪明的孩子。他们克服了抗日战争中的种种困难,终于战胜了敌人。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感触最深,就是潘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老百姓被敌人活活的烧死的故事。
一天夜里,敌人的小分队悄悄的进了村子,冬子妈接到报告后立即带领乡亲们往北山转移,这时鬼子也朝北山方向追来。冬子妈怕敌人追上乡亲们就让冬子带领乡亲们往西山方向跑。冬子妈为了引开敌人的视线,故意的躲藏在附近的小茅屋里,鬼子发现了冬子妈后狠毒地在屋外放火,活活烧死了勇敢的冬子妈。冬子知道妈妈被鬼子烧死的消息后,痛苦万分,更加坚定了要当红军,消灭鬼子为妈妈报酬的决心。
当他知道红军战士们缺少食盐的时候,跟着宋爷爷一起去镇里买盐,在过关卡时看到鬼子盘查非常严格,冬子想不如把盐溶在水里,将衣服泡在盐水里浸湿晾干后穿在身上,这样鬼子就发现不了了,冬子真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孩子。
最后,潘冬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当上了一名红军战来保家卫国。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来报答这些牺牲的战士们。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7
在前两年,我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一幅幅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画面仿佛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建国大业》简述了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共产党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已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无视共产党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 那么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
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从电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终灌注在电影中,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则十分混乱,各管各的。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那时却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
看着电影,想着历史,我的心中无限感慨。我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少年却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接班人却没有实力,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寒窗苦读几年,马上就考上初中。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将来要干嘛。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将来报效祖国!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8
影片从一开始便交代了历史背景,让我们很清晰的置身于那样的特殊背景之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饱经战乱的中国依旧前途未卜,中国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深刻命题。8月28日,为了最终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大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
天空响起机鸣,影片从广阔无边的高空布景中开始了。看似和谐的欢庆宴会中其实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摆好了这场政治博弈的棋局。从对中山装的回答中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是一场高层政治家的斗智斗勇,于无声色之中进行着谁主沉浮的较量。
在那样一个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蒋介石的胜利无可争议,中共实力的悬殊是无须质疑的,然而历史的最终结局却不得不让我们重返那早已消逝的烟云往事,去寻找胜败逆转的答案。因此,影片在这一点上刻意突出了中共双边的不同对照。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不仅视觉效果突出,而且对“答案”的解释也是层层深入。国民党的气派、屋宇的豪华、政治场所的排场,与中共的清贫、窑洞的破旧、开会也要节省半截蜡烛的简朴,两者形成了显著的对比。和谈中,国民党进行的是暗地里的频繁出击,而中共则是与各个民主党派的和平交流。请记住1945年的《双十协定》,那是中共对国际、对国民的一次诚恳交待,也是中共为和平民主建国迈出的坚实一步!
然而,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和平民主的协议最终还是变成了一纸空文。当国民党撕碎协议、独自召开“国民党一大”时,便是国民党在政治棋局上的一步错棋,民盟领袖张澜的那句“蒋介石是在玩独角戏”便开始昭示了国民党的孤立处境和玩火自 焚的悲剧结局。
1946年7月云南昆明的混乱,爱国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的被害,对各地民主进步联盟的取缔以及各地金融混乱,人民苦不堪言的处境最终使国民党的威信扫地,孤立无援。在“要民主、反内战”的强烈呼声中,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也并不是没有预料到这点。冯玉祥在临行苏联前对蒋介石的告诫:“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他要再一意孤行,国民党败亡之日当在不远!”还有年轻的青年将领蒋经国力图扶大厦将倾的魄力之举,都可以看出那时国民党的觉醒。然而,蒋介石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国民党的腐 败已经到了骨头里了!”不禁让人扼腕而叹。
影片在结构上环环相扣,遵照历史的顺排滴水不漏;在重要的场景布置中,突出了典型战役的宏大场景,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势不可挡和人心向背。在各演员的配备上,亦可谓是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里面的明星各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演员。他们的投入和本色的表演风格很好的诠释了那场峥嵘岁月的波澜壮阔。然而在这部看似严肃的影片中,并不缺乏饶人兴味的笑点,如王宝强和葛优那个场景,郭德纲和冯巩的诙谐无不让人回味有余。还有各大主演的实力演绎让这部影片无不充满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唐国强的领袖风度,张国立的形神兼备,陈坤的英气逼人,许晴的雍容端庄,邬君梅的高贵气质等等无不成为荧幕中的典范,人们心中的经典!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国母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9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05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分别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无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建国大业》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然而影片从皓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则材料,修改剧本,难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挂一漏万,下面是笔者看出的几点,一吐为快。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的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泽东同志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10
暑假里,我和表姐一起到“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看的是《闪闪的红星》。
这部优秀的革命题材影片主要描述一个和我同龄的小伙伴潘冬子的故事。在亲眼目睹地主恶霸残害百姓和勇敢的妈妈为了保护红军战士而不幸牺牲后,潘冬子以爸爸送他的一颗闪闪的红星作为启明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他由一个无忧无虑、对革命懵懵懂懂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到了红军战士为了人民得到解放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不惜生命与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让我了解到了共产党员不能让人民吃亏,甚至牺牲了自己生命都没关系的伟大壮举;同时,也让我们学习潘冬子机智、勇敢与顽强的奋斗精神。
影片中有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是“困难,你怕它,它就不怕你;你不怕它,它就怕你。”我懂得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许多挫折在等待着我们,我要做一个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敢者;还有一句话就是“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是啊,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历过任何艰难困苦,但是我们总不能依靠父母过一辈子。要想实现美好的愿望,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奋斗!如果大家都等,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强大起来呢?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我们决不能辜负老一辈的对我们的期望!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11
国庆期间,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百合影院观看了《建国大业》。
这个片子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虽说有些地方我看不太懂,但听了爸爸妈妈的讲解,我明白了我们国家建立的不容易;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合平来之不易;我明白了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是由许许多多无名英雄的鲜血换来的。《建国大业》以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影片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人十分的感动。
通过这个片子我更加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国旗的寓意,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影片最后的'一段历史真镜头让我心里的激动达到顶点,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新中国已经迎来了自己六十岁的生日,国家日益富强。我们更加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12
前段时间看了《建国大业》,我觉得这部片子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它跟其它大片不一样,我很激动,很震撼,我们国家的建立真的很不容易,看完这部片子会热血沸腾,会无数遍的在心里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这是一部巨作,里面出现的每个场面,每个人物,甚至是每句话都决定着历史,情节非常紧凑,看得时候绝对要全神贯注。影片多用长镜头,战争场面虽然不多,三大战役只是几个镜头一带而过,但都表现得很真实、宏大、震撼。
影片也不是让观众一直紧张的看完,几个笑星,如范伟、葛优、郭德纲、冯巩……梁家辉也算一个,出现的时候,全场齐笑。影片最后的一段历史真镜头让我心里的激动达到顶点,伟人出现,倍感亲切。
我们这一代需要通过这样的好片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所以我们要更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大学里,好好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效力。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13
影片《建国大业》表现的历史事件时间地域跨度大,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但是编导是大手笔,始终围绕民主建国进程这一主题,抓住国共两党既联合又斗争这一主线、民盟民革为代表的民主党派亲历政治协商,促进建国大业这一副线展开,展现了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最终发展走向。
影片安排了100多位明星出场,但是没有像往常一样,戏为明星服务,而是遵从艺术规律,明星为戏服务。国共两党的领袖人物是重点,民盟民革的巨擘人物也是重点。编导不惜浓墨重彩泼将上去,使他们成为事件发展的推动人物,让他们有思想有语言有形象,还有生活细节的交相辉映。影片精彩之处在于对非主要角色的淡化处理,看似逢场作戏,实际是刻意安排。由于明星效应,每一个人物角色的现身亮相都是剧情的需要,都给人深刻清晰的印象,而不是走过场,图显摆,因而没有感觉生硬牵强。编导是高明的服装设计师,详略剪裁体面得体;又是高明的绘画大师,泼墨写意随意点染驾轻就熟,自然得当。
影片故事性强,因而观赏性也强,对观众的要求也比较高,要对史实有所了解才好消化片中的情节内容,理解台词对话的含义;对史实不甚了解也无妨,囫囵吞枣仅看明星表演也是过瘾的。该片是大片,但是投资并不大,据说本来投资要达到4个亿,由于众多明星参与却大多不言钱,使投资大为减少;因为他们有一种想急切参与表现的欲望,怀揣一份艺术的良知和责任。我给唐国强的表演打90分;给张国立的表演打80分,他的演技固然可以,毕竟形象还是差了些许;张澜也该打90分,我们此前对他的银幕形象不熟悉,感觉还可以;宋庆龄、宋美龄比此前的银幕形象都差,懒得打分了。
《建国大业》是一个平台,明星悉数登台展演,电影发展到今天,这是拿得出手的一盘菜,已足显中国气派。明星们开了一个好头,就要继续朝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观众捧抬你们,你们应该把心掏给观众;明星的奉献精神多一点,铜臭气味少一点,中国电影的发展就快得多。
重庆谈判观后感 篇14
太多深沉次的东西,就只是单纯的看电影。这次在我们铁塔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候,培训老师组织我们看《建国大业》,可是这一次,看的我们真是热血沸腾啊!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霸气”之语,正是由这部电影生生烙印在了我的了脑海里!《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着实让人激动!这部辉煌的影片,强调了新中国经历的过程,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里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
在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同志,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泽东同志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了,我真的想说“祖国,我爱你”。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党派,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有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转眼间新中国成立已经七十二年了,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向前、向前、向前……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将永远陪伴在我们的左右,让我们时刻认识到祖国的艰辛,祖国的强盛,祖国的伟大,使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为肩负起强大祖国的重任而拼搏!
-
更多精彩重庆谈判观后感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重庆谈判观后感